close
想像的共同體,顧名思義,是一種想像。藉由是否身在一個共同體的想像,人們得以劃分出"我們"和"他們"。
這樣說有點模糊,打個最簡單的比方,美國和台灣就是想像的共同體。
"他們"美國"和"我們"台灣就是不一樣,我們兩千三百萬人生活在這座太平洋島嶼上頭,使用同樣的自然資源,有著共同的命運,書同文,車同軌……我們是一個共同體,而太平洋那一邊的美洲大陸則顯然是另一個世界。
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共同生活在這裡是事實沒錯,可是對我們而言,這對我們而言,更大的影響不只是個描敘性的事實,而是一個共同體的想像。我們能想像在這個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每個人,與他們一同生活。
想像的共同體可以凝聚族群的向心力,一個想像的中心,一個想像的族群意識,一個想像的族群背負使命,造就了族群的情感認同。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二戰時期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的口號"恢復古羅馬的光榮",它就是利用族群對過往光輝的緬懷來凝聚其族群的向心力。
也因此,我們會發現每個族群的來頭都不小,大家都有幾個英明神武的袓先,怎麼樣怎麼樣光榮、正直、偉大地開疆拓土,才成就了現在這副光景。
就是因為每個人談起自己的袓先都與有榮焉,成就了這份情感上的認同:"這個了不起的人物是我祖先呢!",所以一個族群的意識和認同才能夠不斷延續下去。
想像的共同體是一種認同自己,區別他人的想像。它是一個族群在意識上延續的命脈。想像共同體是近代西方國家民族主義的源頭。(續)
全站熱搜